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股票 正文

生猪惜售扰动市场供给 “二师兄”恐难上“猪峰”

  来源:新华网

2022-07-12

6月中旬以来,猪价几乎每日一涨,7月6日外三元生猪价格较3月低点近乎翻番,低迷了快一年的生猪养殖行业似乎迎来上行转折。上一轮猪周期当中,“二师兄”在非洲猪瘟加持下攀上“猪峰”,消费者至今仍记忆犹新,此次猪价上涨,会不会再次卷土重来?

  经济学中的“蛛网理论”,解释了农产品的供求问题,即本期市价由本期需求决定,本期供给由上期市价决定。生猪作为一种典型的农产品,供求变化和价格走势符合“蛛网理论”解释,这也是产生猪周期的理论依据。

  国人饮食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需求量基本恒定,所以分析猪价走势主要看供给变化情况。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生猪产能去化效果明显,但并未见底。据中国种猪信息网,截至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4192万头,较2021年6月峰值水平的4564万头下降8.15%,较4月数据则微增0.4%。供给尚且充足,消费还不旺盛,应该说,生猪价格并不具备长期持续上涨基础。

  生猪价格一直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扰动因素,熨平猪周期也就成为宏观政策的重要考量,规模化养殖带来的产能蓄水功能,让这个政策取向变得现实可行。近年来,我国推行规模化养殖策略,鼓励养殖场扩大产能、鼓励产能向头部企业集中,并将2025年生猪产业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5%以上写入正式文件,根本目的也在于利用规模效应保证产能稳定性,从而维持市场、行业的长期健康稳定。

  既然价格上涨缺乏基本面支持,那么近期的反常情况就需要充分重视,并根据情况出手干预。国家发改委本周密集砍出“三板斧”,保障生猪市场平稳运行——组织行业协会、部分养殖企业及屠宰企业召开会议,提醒企业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研究投放猪肉储备,防范猪价上涨过快;联合大连商品交易所,加强现货期货市场监管,及时排查异常交易。这些措施是用“有形之手”保障市场的正常秩序,让“无形之手”更好地发挥作用。

  价格炒作助涨助跌,对产业的危害不可不防。无论是企业长期亏损造成的涨价迫切,还是部分媒体捏造散布的涨价信息,都直接加剧了猪周期反转前夜的惜售情绪,并最终导致盲目压栏、二次育肥等扰乱动作。短期压栏之后,等待行业的会是什么?很可能就是后期集中出栏、猪价再次快速下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受阻,最终影响长期健康发展。(见习记者 秦燕玲)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