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历史 正文

武昌有个戈甲营社区,市民揭秘背后历史并建议……

  来源:长江日报

2022-07-17

戈甲营与昙华林是同一历史时期的地名,现在又同是武汉市武昌区粮道街的两个社区的名称。如今,昙华林因建筑群的复修,成为武汉市文化旅游名片,每天都有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游览,带活了社区经济。而仅隔一座花园山的戈甲营,却开发不够。日前,市民许明康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建议,如果把戈甲营的历史绘成艺术长廊,就能与昙华林连成一片,形成武昌区粮道街文化旅游名片。

许明康介绍,据地方志记载,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

戈甲营社区在武昌花园山麓,面积0.15平方公里。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崇阳靖简王在此建王宫及后花园而兴,后到清朝又在此库存大量兵戈战甲而得名戈甲营。现在社区内仍有很多清代、民国时期的阁楼、牌匾。因历史变迁,当年存放兵戈战甲的地方演变为老旧住宅区——戈甲营社区。

戈甲营社区内百余米长的郎家巷围墙。 记者赵家新 摄

许明康认为,现在戈甲营一带已经少有完整的历史建筑,只有用美术的形式将历史故事、建筑等还原。在这方面,戈甲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百余米长的郎家巷围墙可以承载像《清明上河图》一样的巨幅图画,将戈甲营的历史故事再现。

许明康是专业画家,他说,如果用中国画线描艺术将《戈甲营》巨幅画廊建成,会引来广大市民及外地游客前来观瞻,有了人气,有了营商氛围,就会吸引投资,将古戈甲营遗迹复原,开展以冷兵器相关的游乐业务,形成戈甲营特色的旅游事业。

17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来到许明康说的戈甲营围墙,从昙华林入口处左转进入胭脂路约百米,右拐不远就能看到这面围墙。通过手机软件测量,该围墙有150米长、3.5米高。

23岁的小雯就住在围墙边的房子里,她告诉记者,虽然社区叫戈甲营社区,但她对戈甲营并不了解,只是听爷爷偶尔讲过戈甲营的故事。

按照许明康的设想,如果这面围墙能利用好,大概可以画100多个两米高的图,一旦完成,不仅壮观,更能将昙华林和戈甲营合二为一。

武昌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工作人员回应称,区政府相关部门已委托规划研究机构开展了戈甲营片的规划研究工作,且已经开展了老旧社区微改造工作。许明康对戈甲营的规划意见,会向相关设计研究机构转达。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