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网
2022-07-18
中新网杭州1月26日电(赵晔娇 谢盼盼 汪恩民)“获得感”检验着民生改善的含金量,在正在举行的浙江两会上,来自各界的政协委员畅想“十三五”时期的民生改善,围绕让民众有更多“获得感”积极建言献策。
抓民生要抓增收,让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惠及到民众。浙江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5年切实加强居民增收工作,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的贫困现象全面消除。健全职工工资稳定增长机制,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13%,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20%,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1%和1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714元和21125元,分别增长8.2%和9%。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在浙江省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杭州歌剧舞剧院副院长陈芬芳看来,民生获得感还体现在“精神富有”上,“人民需要文艺,我们积极送文化下乡、进文化礼堂,2015年就演出上百场,收到了基层百姓的广泛好评。同时,我们剧院在全国巡演《遇见大运河》时,推出80-180元的门票,让人民花上一张电影票的钱就能走进高雅艺术的殿堂。”
长期在国内巡演,陈芬芳切身感受到普通百姓对于高雅艺术的渴望,她建议,文艺工作者要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演出、为人民歌唱,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有“获得感”。
不仅仅如此,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十二五”期间,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浙江民生多领域的改革还是得到破题和推进,让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像是浙江省省长李强就在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按照民生实事“群众提、大家定”的理念,确定了十个方面实事,为加大雾霾治理力度、加大治污水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惠民服务、加快电商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城市治堵力度、加快标准化中小学校建设、方便群众看病购药、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民生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对于“十三五”期间的民生改善,委员有着更多建议。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虞晓芬告诉记者,对于民生获得感,她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公平化。因为只有教育能够改变人。
“要关注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公平,提高农村地区与城市的教师流通,让优秀人才愿意留在农村学校。”虞晓芬表示,人才的流通,才能带来教育观念的交流。
浙江省政协委员、嘉善新世纪学校总部校长包叶红则将目标投向新居民子女,她建议:“在义务教育段,政府应该满足每个适龄儿童的需求,让每个儿童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具体的来说,可以在教师的流动上往新居民学校倾斜,例如可以让公办、民办学校的优质师资去支教,引领学科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郑树森则表示,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有它独特的优势。浙江在十三五期间,在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方面,应该加快进行。
“要继续做好双下沉、两提升工作,鼓励和指导中医药人才往基层走;积极推进民营资本进入中医药产业和健康产业;开发好浙八味中药;增加中医院的招生人数;鼓励西医医生学中医,中医医生学西医,把西医知识跟中医结合起来为病人服务。”郑树森建议。(完)
分享到
- 下一篇:暂无
- 上一篇:当青少年“占领”网络:怎么管,管什么
热门
图集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