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特色 正文

特色園區促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發佈

  来源:百度

2022-07-26

7月26日,北京文化論壇“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分論壇”在北京飯店寶石廳成功舉辦。分論壇由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北京市文資中心、北京市委網信辦聯合承辦。論壇邀請政產學研多個領域的嘉賓,薈聚文化產業精英代表,包括知名專家學者、網絡名人等近百人出席。在論壇上,市文資中心向社會公開發佈《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2)》(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對北京文化產業年度發展情況做了客觀詳 實的展示,多角度、多維度梳理總結重要數據、政策措施、重大事件、趨勢特徵等,同時結合新形勢新要求提出北京文化產業下一步的總體發展思路。

  《白皮書》中指出,北京作為全國的文化中心,近年來形成一大批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園區,其中既有中關村軟體園、首鋼文化產業園等大型園區,也不乏77文創園、繁星戲劇村等“小而美”的特色園區。2020年,北京市評選出的98家市級文化產業園區,成為首都文化建設和城市有機更新的重要載體。市文資中心積極推動實施《北京市推進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政策創新為切入點,推動企業向園區集聚,規範園區認定管理,強化資源導入對接,發揮重點園區的示範作用,以城市更新行動為契機,以園區承載地建設為抓手,構築城市文化新空間,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地

  《白皮書》相關內容顯示,紅色園區建設正逐漸成為文旅融合新熱點。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北京依託資源稟賦,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打造了一大批紅色園區。數據指出,2021年北京市“紅色旅遊”搜索熱度較上年同期增長316%,漲幅排名全國第一。全市推出50余條北京紅色旅遊主題精品線路,併發布北京紅色旅遊地圖。通過主題演藝、沉浸式體驗等方式提升遊客體驗,如東城區將革命活動舊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串珠成鏈”,打造五條黨史遊學推薦線路,建成紅色專題園區。《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陳獨秀舊居)專題展重現《覺醒年代》場景,並創編戲劇《星火》,自開展以來共接待參觀人數3.2萬餘人次,榮獲“2021北京網紅打卡地”稱號。其中北大紅樓、魯迅博物館、李大釗故居、京報館等相關紅色景點受訪率大大提升。把優秀主旋律電視劇場景融入紅色專題園區,傳承與創新互促,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成為北京文化產業園區建設這盤大棋的重要落子之一。

  城市更新的承載地

  《白皮書》中強調,要注意文化傳承與城市更新有機融合。以文化優化城市空間形態,以城市發展推動文化傳承與發展。隨著《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動計劃(2021-2025年)》正式印發,鼓勵充分挖掘工業遺存的歷史文化和時代價值,建設旅遊、文娛、康養等新型服務消費載體。31處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完成修繕向社會開放;石景山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開街,7處精品院落、5處景觀節點以及30家特色商鋪重新煥發老街活力和光彩。根據《關於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指導意見》及4個配套實施細則,要鼓勵和支持利用老舊廠房發展文化產業,將歷史文物建築、歷史街區等打造成為城市文化會客廳。

  文化科技融合的創新地

  《白皮書》提出要以文化創意、數字科技驅動傳統商圈、商業綜合體轉型升級,將文化與科技有效結合。如朝陽區百腦匯電腦城轉型成為新零售藝術體驗空間“美克洞學館”,賦予老舊商業空間以新的品質和活力,優化城市空間形態。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開放運營,接待市民群眾超40萬人次,累計舉辦各類文化活動195場,以文化藝術駐創空間、小劇場戲劇孵化基地、傳統文化工坊等服務文化生產。海淀公園、中關村壹號等11處空間入選“2021北京數字經濟體驗周”數字經濟網紅打卡地,帶給大眾全方位、零距離的數字經濟觸達式體驗。

  優質文化企業的集聚地

  園區發展彰顯首都文化科技和文化金融融合優勢。768創意產業園凸顯文化科技融合特色,百餘家入駐企業形成“互聯網+”、數字內容和多媒體設計、人工智慧產業、建築景觀設計四大集群,據《白皮書》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先後孵化出獨角獸企業4家,上市公司3家。751園區入選國家旅遊科技示範園區試點名單,園區聚集了設計師工作室及相關公司(機構)超150家,文化科技類企業和文化設計類企業佔近九成。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批復同意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中國(北京)高新視聽產業園區”,努力建設國內首個覆蓋屏幕硬體製造、視聽內容生產、網絡傳播渠道、大數據評價等全產業鏈的視聽產業園區。星光影視園以科技升級視聽內容製作,推進5G+超高清音視頻制播技術應用,XR虛擬演播室正式投入使用,服務了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式、第十四屆全運會等重大活動及體育賽事。

  市民文化消費的打卡地

  在《白皮書》中,“品牌活動+特色場景”釋放園區發展新活力成為新的階段目標。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主任劉紹堅曾表示,文化產業與市民精神文化生活高度關聯,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園區與社區、街區融為一體,形成文化消費新空間和功能多元的“城市會客廳”。近年來市文資中心圍繞冬奧、非遺、藝術等主題,在文化產業園區開展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動。2021年,798藝術區入選首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北京市文化旅遊體驗基地,舉辦包括主題展、藝術文創集市、街頭塗鴉體驗等多項活動在內的“798藝術節”,彰顯了798藝術區作為國際知名當代藝術園區的鮮明特色。工業遺存與奧運元素結合的滑雪大跳臺“雪飛天”驚艷亮相,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公園開園,百年首鋼老廠區成為文化園區建設與奧林匹克運動有機融合的典範。咏園正式推出“首個非遺主題實景沉浸式空間”,打造集劇本殺、換裝等形式于一體的非遺體驗空間。第十屆郎園國際創意文化節通過文創市集、非遺大秀、藝術夜市等活動,構建起文化新消費場景。前門大街、簋街、王府井、隆福寺等地策劃舉辦一系列夜間經濟特色活動,受到廣大市民歡迎,成為市民文化消費的新興打卡地。

  近年來,市文資中心堅持抓產業就要抓園區,先後出臺了市級園區認定管理辦法、推進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及“園區服務包”“投貸獎”“房租通”等多層次政策舉措,形成了走訪調研聚需求,精準服務對資源,一園一策促發展的工作鏈條,有效促進了園區轉型升級,實現了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注入產業發展動能、提升城市文化活力的有機統一。文化園區是文化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空間載體。在現有的市級文化園區評價體系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文化園區的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