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青网
2022-08-14
8月12日,在即将成立一周年之际,神经介入创新与转化联盟(CNIT)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在北京中国大饭店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中国脑血管病论坛创新与转化分论坛。
此次分论坛,CNIT产生4个“首”:隆重首发行业创新白皮书——《中国颅内动脉瘤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第一版)》;发布由金牌合作伙伴艾柯医疗与CNIT临床专家合作完成的国内首个纯粹使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上市前临床试验结果;CNIT首届创新大赛圆满收官;首批“从0到1”的创新项目完成签约,达成医工和医企合作。顺应发展趋势,CNIT全面升级,并更名为“神经医学创新与转化联盟”,标志着CNIT从神经介入跨步向神经医学迈进,服务整个神经学科。
分论坛广受业内关注,CNIT理事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鸿祺教授,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脑科医院院长蔡艺灵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焦力群教授,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治疗中心主任李天晓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石忠松教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王大明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王东海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西院副院长顾宇翔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副主任杨新健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首席专家姜除寒教授,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王秀梅教授,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贾一伟,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廉,山蓝资本管理合伙人聂洪鑫等全国百余位来自医院、高校院所、产业及投资专家线上线下参与。
成果显著
近一年的发展及沉淀
CNIT发展不到一年的时间,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果,CNIT理事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鸿祺教授致辞表示,通过不到一年的摸索、学习和探讨,CNIT无论是在创新转化思想还是路径都逐渐成熟,目前已经累计推动转化近20项创新项目,其中8项成果到了接近成功的“从0到1”最后一公里。
他指出,搭建行业创新交流平台,营造创新氛围,让同行能在科学领域、学术领域和创新转化领域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是CNIT成立的最主要目的。他希望,可以与CNIT各位创新同道一起互通创新想法,碰撞创新火花,做好创新转化以真正服务行业,服务社会。
据CNIT秘书长张宁介绍,CNIT近一年紧密围绕神经介入创新与转化展开工作,成功开班创新学院第一期(学员60人),举办线上创新周话17期,举行首届创新大赛初赛和半决赛,完成行业首部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首批“从0到1”创新项目即将完成转化,举办一系列创新活动等。接下来,CNIT将继续围绕最初的成立目标,不断融合更多创新要素和主体,搭建好行业创新转化专业服务平台。
填补国内空白
首发行业创新白皮书
由CNIT牵头组织全国15个省市,45家机构的59位医疗机构、高校院所、企业和投资机构等行业专家历时8个月共同编撰的行业首部《中国颅内动脉瘤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第一版)》正式发布。
发布仪式由CNIT理事长张鸿祺教授、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脑科医院院长蔡艺灵教授、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治疗中心主任李天晓教授、中山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石忠松教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王大明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王东海教授和CNIT秘书长张宁共同启动。
CNIT理事长张鸿祺教授表示,白皮书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填补国内行业空白,具体包括以临床视角系统梳理颅内动脉瘤器械发展及创新方向,以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理念的变革为主线梳理器械创新,围绕颅内动脉瘤医疗器械的发展历程呈现创新脉络,以人工智能赋能颅内动脉瘤精准诊疗启示的新技术融合创新思路和以系统思维谋划颅内动脉瘤行业创新路径五大亮点。
未来,CNIT将以此为范本,将创新研究辐射到神经学科更多细分领域,希望寻找更多创新同行者,大家携手共进,将创新转化真正做好并服务社会,张鸿祺教授说。
转化有成效
产品临床试验结果公布
此前,由CNIT金牌合作伙伴艾柯医疗与CNIT临床专家合作完成了国内首个纯粹使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Lattice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上市前临床试验LIFE。在分论坛上,CNIT理事长张鸿祺教授公布了LIFE临床试验结果,并展示Lattice支架在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方面的研究成果。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何川教授就Lattice血流导向装置单中心临床病例进行了分享,通过两个临床病例展示了Lattice血流导向装置具体的使用情况。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李立教授依据河南省人民医院的临床案例,分享了Lattice支架在手术过程中释放的情况,并对产品进一步的改进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介入科主任医师王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西院副院长顾宇翔教授、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治疗中心主任李天晓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首席专家李佑祥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治疗组组长穆士卿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副主任杨新健教授进行现场沟通交流,围绕Lattice支架的设计理念、临床优势以及创新点等话题共同探讨。
CNIT秘书长张宁总结,艾柯医疗的Lattice支架是一款从临床需求挖掘出的创新产品,充分体现了关注生命的理念,在小规模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在治疗后坚持随访,跟踪临床效果。他相信,在各方支持和指导下,该款产品一定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惠及更多患者。
三轮对决
首届创新大赛收官
经过初赛和半决赛,当天上午,CNIT首届创新大赛迎来了决赛。
成功入围决赛的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通、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刘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副主任医师张义森、大连中心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医师李迪、赛诺神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小然以及维尔迈(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刘军等人再次精彩展示了各自创新项目。
决赛分为概念组和产品组,每组三个项目进行路演比拼,CNIT理事长张鸿祺教授,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王秀梅教授,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贾一伟,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廉,山蓝资本管理合伙人聂洪鑫等临床高校院所、投资机构领域专家从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对项目综合点评并打分。
结合各项目的最后得分,概念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得者分别为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通、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刘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副主任医师张义森,产品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得者分别为赛诺神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小然、维尔迈(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刘军、大连中心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医师李迪,各评委专家为六位优胜者分别颁发了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在决赛举办过程中,CNIT 8名医生的创新项目与高校院所、企业正式签约,达成医工和医企合作,加速后续转化进程。
升级再起航
为神经学科服务
基于CNIT近一年的实践,无论是临床医生的创新需求,还是神经学科整体发展的需要,CNIT为更多神经医学创新项目提供转化支持,服务整个神经学科都势在必行。
分论坛上,CNIT正式升级为“神经医学创新与转化联盟”。升级仪式由CNIT理事长张鸿祺教授、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脑科医院院长蔡艺灵教授、中山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石忠松教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王大明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王东海教授、CNIT秘书长张宁启动。
CNIT理事长张鸿祺教授透露,升级后的CNIT将以神经功能、神经结构和神经支持系统作为基础创新应用领域,以人工智能、新材料和生物学机理研究作为核心创新研究方向,构建一个“3+3”的初步神经医学创新发展产业体系,并在“培训-大赛-研究-转化-活动”的整体创新服务框架下,组织相关领域的顶级临床专家和企业深度参与、联合攻关,扩大CNIT现有创新转化生态,推动神经医学整体发展。
在由CNIT秘书长张宁主持的CNIT升级访谈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王东海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石忠松教授,上海微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向勇刚,MicroVention市场总监丁校奔四位专家也共同讨论神经介入创新过程中跨学科融合创新的感受,并提出有关CNIT将服务范围扩展至神经学科的看法和建议。
创新既需要活跃的思维,也需要脚踏实地,让思维落地转化成有用的产品,真正应用于临床以服务社会。未来,创新转化之路道阻且长,CNIT将与各位创新同道们携手同行,共谋发展,共同绽放创新光彩,CNIT理事长张鸿祺教授在分论坛最后总结说。
本次分论坛分别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医生、CNIT秘书长马永杰和CNIT秘书长张宁主持。
分享到
- 下一篇:暂无
- 上一篇:“95后”交15年社保引关注!有网友反映“被弃保”?专家分析
相关阅读
热门
图集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