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百度
2022-08-14
前两天雷军的年度演讲,1 小时的鸡汤 +2 小时打广告。
雷军是小米很重要的 IP,直播间刷火箭、城堡的人很多。
其实,说了什么都不重要,重点是小米之后的方向:自动驾驶 + 电车、机器人、折叠手机。
这三个放在一起,我就又替雷军捏了一把汗。
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雷军的投资经。
就在 8 月 12 日这天,趣睡科技首次登陆创业板上市,开盘即涨近 100%,盘中两度临停,最高涨幅 217.61%。
上市首日就大涨 218%,雷军这下又赚翻了。
光这名字,就已经让我们浮想联翩了。
趣睡科技发行价为 37.53 元 / 股,开盘价 74.5 元 / 股,当日股价最高涨至 119.2 元 / 股,按照每签 500 股计算,打新中一签即可赚 4 万元,恭喜中签的朋友们可以吃肉了。
截至 12 日收盘,趣睡科技的成交量为 79758 手,成交额 6.75 亿元,总市值 40.69 亿元。
据悉,雷军旗下的 2 家私募基金合计持有趣睡科技 12% 的股权,是趣睡科技的二股东。
股价暴涨,也让雷军的投资收益暴涨。
当然趣睡科技,只是雷军投资版图的冰山一角。
53 岁的雷军,除了没投房地产,其他当红企业几乎投了个遍。
了解上市公司,关注这只懂财经的喵 ~
卖枕头床垫等家居
3 年赚 2 亿,毛利率超 3 成
趣睡科技,从成立之初,就和小米深度绑定。
2014 年 10 月,趣睡科技成立,对于自身定位,比起家居企业的名号,这家刚上市的公司更愿意自称为 " 科技企业 "。
但就业务和产品而言,趣睡科技主要是卖家具、家纺等家居产品。销售模式主要通过线上。
趣睡称,线上渠道销售占比均超过 96%,即非常依赖互联网平台。
这其中就包括小米有品、小米商城和京东自营和京东商城。
报告期内,小米集团和京东集团是趣睡科技的前五大客户(向小米和京东销售产品),也是最近两年趣睡科技的前五大供应商。
如今地产下行周期,开发商卖不出房子,那么下游的家居企业做得如何?
近 3 年(2019-2021 年)收入合计 15 亿,净利润 2.1 亿。目前,趣睡科技每年收入在 5 亿左右,净利润则在 7000 万上下浮动。
净利润率在 13%-14% 区间,这点比现在大部分开发商,还是好太多了。
最近 3 年,趣睡科技自小米系列平台的收入分别为 4.18 亿元、3.27 亿元和 2.9 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 75.69%、68.43% 和 61.41%。
也就是,在趣睡的收入构成里,雷军提供了超 6 成。
净利润率基本稳定,很大程度上也因趣睡的大部分产品毛利率保持在 30% 左右。
看了下,这家家居企业的床垫、沙发和床类产品平均售价去到上千元,最便宜的产品枕头,一个均价也要 42 元。
更重要的是,枕头和被子线上购买比线下门店还要贵 30 元和 100 元一个,同样一个产品,线上线下价格差这么多,这是为何?
趣睡深度绑定小米,还在于股权结构。
比起京东持股不到 3%(称不上大股东),小米集团持股超 12%,是趣睡科技的二股东,这层关系就看出,雷军其实很早就介入到这家家居企业。
早在 2015 年 -2016 年,雷军旗下的私募基金顺为投资和天津金米参与了趣睡科技的天使轮及 Pre-A 轮融资。
2017 年以前,顺为投资和天津金米在趣睡科技中的实缴资本为 46 万,获得公司 27% 的股权。
在趣睡科技上市前,雷军就已经 6 次转让股权,套现近 2 亿。
趣睡科技成功上市,私募赚到钱,雷军又可以放心搞其他烧钱的投资了。
除了地产不投资
雷军什么都投
雷军,创业这么多年,还是会时常将投资挂在嘴边。
光是顺为投资一家私募基金,在成立至今 7 年时间,参与投资的事件达到 730 起,相当于每年投资 100 起。
顺为投资曾经参投的企业包括货拉拉、茶颜悦色、小鹏、熊猫传媒、快手、人人车、ofo、boss 直聘、爱屋吉屋、蔚来、公牛炒股、丁香园、智谷、沪江网校等。
看了一圈下来,顺为投资涉及各行各业,就是没有地产相关的投资。
有钱就是任性。顺为投资的股东里面,基本都是行业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比如美的董事长方洪波、人大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泰康保险董事长陈东升、一点资讯总裁陈彤等人,都有份持股。
前天年度演讲时,雷军自曝早年的投资经营,主动辟谣," 没买马化腾的 QQ 和没投资马云 " 都是谣传,而他当时只看中丁磊的网易。
这种广撒网式的投资,雷军的目标只有一个,完善小米的生态,最好是通过投资钱生钱,有更多的资金搞他现在最关心的三个方向——
机器人、电车和小米各种衍生的智能产品。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把未来的机会定在了机器人和电车这 2 个方向上。
先说机器人。国内搞机器人的大佬很多,领域也不一样,碧桂园研究了很多年的建筑机器人,目前也还没能实现量产和资金回报;
马斯克也说要搞人形机器人,小米抢先一步,发布了昵称为 " 铁大 " 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身高 1.77 米,体重 52Kg。
雷军介绍称,人形机器人需要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每台机器人的造价成本高达六、七十万元,目前还不能实现量产。
就是这么烧钱也都还要去做,另一个也很烧钱的就是电车了。
2021 年 3 月底,小米官宣进军智能电动车行业,500 天过去了,雷军向我们展示了什么?
他展示了一段自动驾驶视频,用的不是小米的车,只见小米自动驾驶测试车能够识别道路上的障碍物、会变道、会自动泊车等。
小米也正好踩在最近小鹏汽车闹得人心惶惶的辅助驾驶。
和其他已经量产的车企相比,小米汽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从官宣造车到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再到整车工厂落户北京经开区,走的每一步都是烧钱。
甚至,小米这 500 天的造车成果,并没有给到人们惊喜和亮点。
但这些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老板都喜欢立下远大的目标:雷军称,2024 年,小米自动驾驶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分享到
- 下一篇:暂无
- 上一篇:时隔七个月外国人净买入韩国国内股票
相关阅读
热门
图集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