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正文

辩证看待专家对“用工荒”和“躺平”的观点

  来源:百度

2022-08-23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现在年轻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的提高。年轻群体在就业上更加倾向于即使收入低但是相对环境好的基层白领工作,而对很多进厂房的低端制造工作更多的选择拒绝。甚至很多人宁愿风里雨里送外卖,甚至不工作躺平,也不愿去工地、厂房去吃苦,导致很多地方出现所谓“用工荒”。

对此,著名的社会专家温铁军,以及一些其他专家抛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这些专家认为,单纯把“用工荒”归咎于年轻人是错误的,真正促使年轻人不愿去做基层的制造业工作是教育制度的缺失。很多老师从小向学生灌输类似于“低端工作低人一等”的观念,导致如今年轻群体对这些制造业岗位的排斥。

对于这类对用工荒和躺平归咎于教育上的论调,小编认为,这样的观点虽然部分考虑了年轻群体的心理感受,但把枪口完全对向教育未免太过偏颇,我们要把辩证看待。

首先,这类观点值得肯定之处是这些专家开始考虑年轻群体的感受,指出了“用工荒”以及年轻人躺平佛系的生活态度的影响因素不局限于年轻群体自身,外在因素同样值得重视。

首先从温专家的表述上,首先他对于一些人把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子,甚至在就业上采取佛系躺平的费积极态度盲目地归咎于年轻人好吃懒做,甚至一些偏执者提出惩罚不生孩子这样的思维倾向做出了反思和反驳。认为作为温专家自己这一代人,经历过低端制造业岗位工作的苦,把这些责任完全推给年轻人是不对的。“用工荒”的出现,自然不只只局限于年轻群体的主观因素,社会环境相关的外部因素同样不容忽视。

笔者看来,这种说法,比起一些人居高临下大谈特谈“历练”“奋斗”之辞,反而享受通过剩余价值享受基层员工努力获得的劳动成果的人,和一些专家不切实际的论调来说,的确非常值得肯定了。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忽视面临“用工荒”的制造业岗位自身的内在问题,一味大谈特谈教育对年轻人观念的影响,有避重就轻之嫌,应该值得我们反思。

对于年轻人躺平态度导致“用工荒”真正的成因,这位温专家在把用工荒的矛头转向了教育。秉持着把责任归咎于教师的态度,他认为是观念问题导致我们忽视职业教育,所有人盯着高等教育有限的资源和名额,造成文化课对标的岗位供大于求,制造业却无人问津。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些人认为我们国家最需要人,最应该给予尊重和推崇的岗位,如工人和农民,却依然有着最艰苦的工作环境,最多的劳资矛盾,最高强度的工作,以及几乎最低廉的薪资。这才是年轻群体对这些制造业群体敬而远之的最根本因素。

从笔者角度来看,即使这些制造业岗位具有着再多的观念和歧视,只要有足够的薪资与福利激励,也会有很多人因为自身考量选择去从事相关工作的。这也是市场经济的特性,一分钱一分货,一分薪资就应该对等一分的劳动。即使你的教育再如何推崇这样的低效用岗位,即使年轻群体真正接受的这样的观念,又为什么去为这样的工作待遇去买单呢?

至于职业教育缺失的问题,我认为问题不在于社会各方对职业教育的打压,更多的还在于职业教育并没有文化教育那样相对积极的学风。二十年前哪怕是中专学历大专学历还有人看重,而如今却一片摒弃之声的原因,更在于职业教育学生鱼龙混杂,很多人只是为了草草度日,并没有真正从事技术制造行业的意愿,只是因为等级性考试失利被迫进入技校,无法享受别人的教学资源。家长老师当然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进入这样的环境,观念问题因而形成自然是有自己的合理性。如果这种职业教育环境依旧存在的话,又如何指望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并吸引更多人去选择职业教育呢?

写在最后,对于温铁军对“用工荒”和年轻人躺平的相关观点,你们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和评论呢?

分享到

相关阅读